雖然他口中說自己沒有自信心,常常感到焦慮和抑鬱,但他的言行卻顯出高人一等的心態,其他人在他眼中好像怎樣都配不起他。他批評之前的治療師不夠年青,所以不明白他擇偶的心態。他又批評他的兄弟姊妹、他的父母,覺得沒有辦法和他們相處。的確,他的智商是很卓越,可是他執著,拘泥於小事情,沒法子放開,沒有法子原諒他人和放過自己。某次,他和一有個女孩子約會,對方因為遲到,他決定再不和她交往。作為他的心理諮詢師,我以為我很快也會被他解雇,怎知他見了我好一段時間,直至實習的結束。這段期間,他還會錄下每一節治療,然後回家再聽。
我曾問他﹕「你怎樣知道你一定會遇到更好的對象﹖如果遇不到會怎樣﹖」他回答不知道,重覆恐怕會錯過更好的,但同時害怕再這樣下去日後會一個人。這時我覺得他比較理性,開始明白到「坐這山,望那山」的問題。一個人會怎樣呢﹖「嗯,會很寂寞。嗯,會很空虛。」這是他最畏懼的情感—寂寞與空虛。因為對他而言,這正正反映著他人格的缺憾,自戀背後隱藏的憂慮—他不是如自己想像的那樣好。他怕不會被愛,或給拒絕,所以他往往「先發制人」,終結感情,甚至不投入感情,於是他不用被嫌棄。沒有投資便不會有損失,但同時也得不到收穫,道理就是如此簡單,這樣怪不得他長期不能「認真」談戀愛。害怕失敗就是成功的絆腳石,感情亦然。
人越著急,越容易陷入困境,就像掉進流沙一樣,越用力掙扎,越給侵蝕得快。他越是焦急成家立室,越是對伴侶的要求高,他嫌這個這樣,又嫌那個怎樣,永遠都是人家不夠好,於是他可以做終止遊戲的那個人,然後自我憐憫。在他眼中,他是主角,其他人只是他人生中的「茄呢啡」。怪不得他,他其實很可憐,因為他重覆又重覆的套入自己的圈套,在還未搞清楚自己需要甚麼的時候,加上一塊治標不治本的膠布,結果傷口從未好過。找一個女人來暫時慰藉心靈的空洞,似是要為成家的目標進發,實質是逃避心中的畏懼。 一個女人又一個女人,他還未找到他的「理想對象」,又或者他已錯過了所謂「更好的那一個」……
這個世界或許真的有「更好的」選擇,但所謂「更好的」是不是真的是「最好」呢﹖你是怎樣定義那一段感情較好呢﹖ 你怎知道那就是生命中的唯一呢﹖我不是愛情專家,我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我相信只要你珍惜,不比較,你眼前的永遠都是更好的那一個。俗語有云﹕「珍惜眼前人」,信不信由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話要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