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簡

一切從簡
為保障病人隱私,作者於心理學隨筆內並沒有在未經客戶的同意下,放置任何病患的真實故事,所有包含心理治療的故事內容都已經改編,忌對號入座。另外,本人不能在網上隔空治療,所以本網站並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心理諮詢服務,如有需要,請到醫院或診所求診,敬請留意。All the psychotherapy stories are written in ways to protect clients' confidentiality and privacy rights. NO real and identifiable clients' stories are shared on this website without their permission. No psychotherapy consultation will be provided on this website. Please do see your local provider for any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親子共煮﹕兩歲前也可下廚 Toddler Cooking 101


小月滿一歲後,我們開始讓她參與備菜的工作。

我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連接著飯廳,有個中島,主要是用無火煮食。小月起初只是坐在地板上幫忙洗葡萄,我抱著她讓她用咖啡機泡咖啡給我們,後來便開始幫忙洗、撕青菜,接著是用廚房小幫手(learning tower)參與烘焙和做包子的工作。我很開心小月還不到兩歲便有入廚的經驗,和我準備過很多不同的料理—饅頭、吐司、元氣波波球、卡菜片等⋯⋯我享受跟她一起在廚房做事情的樂趣,也很開心家人都很支持和鼓勵小月在這方面的興趣。


大部份的孩子都熱愛下廚,而且下廚可以讓他們對食物產生興趣,減少偏食的情況,也是一個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機會。不同的料理方法提供孩子訓練小手的機會,可以增加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不同的食材更提供孩子不一樣的質感,所以是一個給幼童很好的感觀練習。

與幼兒下廚的實用筆記﹕

1. 一定要有成人在旁觀察,以防小孩直接把未煮過的食物放入口中。



2. 與幼兒煮食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平日父母上班,又沒有別人幫忙的話,可能周末會比較方便一起共煮。我個人很喜歡煮飯,能與孩子「共煮」是我一直期待的事,所以就算所有事情都慢下來,我都很珍惜這段時光。

3. 從簡單的清洗開始,如讓孩子體驗洗葡萄和拔葡萄,然後成人自己再洗一次。

剛開始時,我們都讓小月坐在地上「工作」。後來買了廚房小幫手才讓她站上去跟我一起煮飯。
小月從小便愛吃葡萄,我們便先讓她準備自己喜歡的食物。

小月正在準備早餐和茶點的葡萄。

我最喜歡看到她專注的樣子。(正準備蕃茄羅勒烤雞)

4. 讓孩子從包裝袋拿出食物放到碗盆上。

和媽媽準備做黑糖南瓜饅頭中。

把羅勒從盒中拿出來並撕成小片。(蕃茄羅勒烤雞)

5. 讓孩子用手把食材從一個碗中運至另一個碗中。


6. 在烘焙或做包子時,成人都要先準備及量好所有材料,再給孩子倒在一起和攪拌。小月很愛玩麵粉和麵團。

我們正在做香蕉馬芬。

7. 讓孩子參與基本的收拾工作,如擦桌子和廚房小幫手(learning tower)。


8. 給孩子比較小的廚具,讓他們更易掌握力度。


和幼兒一起共煮是美好而實用的親子活動。我女兒不太熱愛玩玩具,很多時玩不了多久便做別的事情,唯獨跟她一起煮食則能專注較長的時間。每當我不知道和她做甚麼的時候,我便會帶她到廚房找事情做,然後欣賞她專注的樣子。雖然有時候會很混亂,如她會把食材「高空擲物」或搞到到處都是麵粉,但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們愛一起讀的Soup Day。

Add caption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和幼兒一起重新認識冬天 Hello Winter

長假日除了吃喝玩樂,最好是讀幾本好書。特別是在冰天雪地的日子,和孩子共讀是最舒服不過的親子活動。

喜歡小動物的孩子,可別要錯過Animals in Winter (age 4 to 8),The Mitten (age 1-3),Red Sled (age 2 to 8) 和Winter, Winter, Cold and Snow (age 4-5)。每本圖書都有介紹不同的野生動物,生動有趣,讓我大開眼界,也認識了不同的動物英文生字。不論住在城市或鄉村小鎮的家庭,也可以透過閱讀了解大自然,認識不同的生態。Animals in Winter和 Winter, Winter, Cold and Snow以科學的角度特別講述不同生物在冬天的作息方法,適合讀給4至8歲的小孩。The Mitten和Red Sled則較有故事性,把動物描繪得人物化,很是生動。

Into the Snow (age 3-5)和 The Snowy Day (age 2 and above)都是有關孩子感受冬天的日常生活體驗。Into the Snow以孩子的角度感受冬雪,用色柔和,和The Snowy Day一起讀更有相互輝映之感。The Snowy Day是有關一個黑人小孩醒來後發現到處鋪满雪,他十分興奮的展開一連串和雪有關的活動。兩本書一起讀,可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同種族的人也可以有差不多的冬日體驗。

讀完書,家長更可以帶孩子到外面感受冬天的溫度和欣賞冬天的野外生態。從多穿點衣服,到外面公園玩,最後回家飲杯熱茶或可可,再泡個熱水澡,都是一些簡單而美好的冬天節奏。家長如果覺得外面太冷,不妨和孩子一起在家烤餅乾或煮個熱湯,共渡天倫之樂。

趁還未下雪的時候,到公園撿起滿地的落葉。
小月還在地上找到這些果實,小手越來越靈活了。
小月和媽媽正在做元氣波波球
生活日常讀本﹕有關媽媽和小女孩一起煮湯的故事

這應該是我今年最後一次推薦幼兒讀本了,下年再見。
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健康,孩子笑微笑,家長輕輕鬆。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小月晚安—幼兒睡前繪本推介 Goodnight Luna

大概從小月三、四個月開始,我們每個晚上都會讀本書才去睡覺。我習慣放幾本書在床前,在睡前讓小月選擇。我們會坐在床上,把棉被蓋至腰部,然後一起翻閱。以下推薦幾本厚本讀物,雖然不是實體書,但小月和我們都喜愛重複閱讀。

小月與爸爸的閱讀時光@16months

床邊繪本推薦﹕

Goodnight Moon是經典睡前書,適合1-4歲的孩子,有厚本,紙本和超大書可選擇,也有中文譯本。場景只有一個睡房,家長可用手指著不同的物件說晚安。可能因為有貓、有牛又有兔,就是短短數頁,小月感到無比興趣。每次讀完,她都說﹕「More」要求重新讀一次。小月爸爸認為紙本比較大本,亦比較好翻閱。

Goodnight Moon by Margaret Wise Brown

Sandra Boynton 的繪本在美國很火熱,好像每個父母和小孩都會讀過、唱過。以下三本她的作品都是小月從3個月讀到現在16個月的,雖然這些繪本都可以用唱的,但我們只會把Snuggle Puppy唱出來。

Snuggle Puppy是講狗媽媽喜歡小狗做的每一件事,適合2-4歲的孩子。當孩子較大的時候,父母可以指著每一件事物再加以闡述。小月最喜歡用手指點著﹕「OOO...Snuggle Puppy of mine, Everything about you is especially fine.」我覺得用表達愛意來總結一天能讓小孩感到肯定,就算在白天小孩鬧牌氣,讓家長生氣,家長還是可以在一天結束前跟孩子說他們最愛跟孩子做甚麼。

Snuggle Puppy by Sandra Boynton

Pajama Time是講述不同的動物都會換上不同的睡衣,然後跳隻舞睡覺,適合2-4歲的孩子。。我們在大部份的日子,都會在讀繪本前,播首音樂,和小月跳一隻舞 (即揮揮手,轉轉圈),而這本書也蠻反映我們的睡前活動。

Pajama Time by Sandra Boynton

The Going to Bed Book是講述睡前一系列的小儀式﹕所有小動物都去洗澡、擦牙、伸展,然後上床睡覺,適合2-5歲的孩子。小月會仿傚小動物幫我擦身,然後又會裝著擦牙,到最後還會把身體左右搖兩下表示「They rock and rock and rock to sleep。」

The Going to Bed Book by Sandra Boynton

Lullaby Moon是我和小月都很喜歡的繪本,內容是有關老鼠媽媽怎樣和老鼠寶寶結束一天,適合2-4歲的孩子。我通常把內容改變為中文,然後和小月模仿老鼠的動作,最可愛的是小月每每看到老鼠媽媽抱小老鼠的時候,她都會要求我抱她一秒 (真的是一秒鐘),然後就會翻到下一頁找貓咪。

Lullaby Moon by Rosie Reeve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當孩子說「不」The No Word

小孩說「不」很正常,我們成人也會說「不」。只要不要太過份,那是一種健康又最正常不過的表達方法,絕對不是反叛。幼兒透過拒絕來展示他們的獨立性,是他們嘗試跟他人建立界線(boundary)的方法。

小月大概在13個月的時候便會說「不」。就在某一天早上,她穿著藍色蝴蝶包屁衣,坐在洗手間地板,我問她甚麼,她都一連串跟我說﹕「No。」雖然我覺得她很可愛,但也希望她不會甚麼都給我說"No" 。後來我看了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才發現自己如何引發小月一連串的「不」。



幼兒很專心工作
首先,小月正在很專注的觀察護眼霜。當任何幼兒很專注的時候,你要他們停掉手頭上的工作是很困難的。就是我跟她說我要抱她,她也不願意分散她的注意力。我其實可以選擇讓她審視護眼霜一番後,才提出做別的事情。只是當下我趕著去上班,沒有辦法忠於她的選擇(i.e., follow the child)。

指令versus選擇
在辦公室中,如果老闆問你要不要做某個工作,你說「不」,但老闆跟你說了半句鐘,問你為何不做,你心知肚明老闆其實是要你做這份工作,你心想﹕「根本都沒有得選擇。」那種感覺是怎樣,你大概知道。表面上是問你意見,實際上是下令,所以當我們不是問孩子意見時,如吃飯前要洗手,便說﹕「我們一起去洗手。」不要問﹕「我們去洗手,好不好﹖」這樣便可以減少孩子逆意的機會。

減少說「不」
平日我們可以透過身教減少說「不」,而在重要的情況下才說「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危機意識,而且可以教導他們說「不」去保護自己。

例句一﹕
如果孩子太用力拉媽媽的臉,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說﹕「我們輕輕的摸媽媽的臉。」然後拉著孩子的手輕輕的觸碰臉部。
減少說﹕「不要。」

例句二﹕
如果孩子大哭,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說﹕「你很難過,我們擦擦眼淚,媽媽/爸爸/(照顧者)抱抱。」
減少說﹕「不要大哭。」

例句三﹕
如果孩子要進行任何有點危險的動作 (如小孩子走進廚房,在家中或餐廳奔跑),但不致於太嚴重,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說﹕「你這樣會受傷。」然後立即把孩子帶離現場。
減少說﹕「不可以。」

例句四﹕
如果孩子進行任何具高危險性的動作,我們可以大聲說﹕「不可以爬這個,會跌下來。」並把孩子立刻帶離現場。
減少說﹕「不要/不能/不應該。」

例句五﹕
如果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說﹕「人家在玩,我們等一下。」然後把玩具還給本來在玩的人,帶小孩玩別的東西。
減少說﹕「不可以搶。」

教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勇敢說﹕「不」
我有很多成人個案常常不能拒絕別人,甚至害怕說﹕「不」,一心只討好他人,就是自己的身心需要也忽略。長期沒有辦法說「不」或適當拒絕他人,會讓自己壓力變大,容易引起焦慮或抑鬱問題,所以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好好拒絕,讓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界線,才不會給他人情緒勒索。例如﹕如果有人打他們,用言語攻擊傷害他們,或觸摸他們身體任何一部份以至讓他們覺得不舒服時,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大聲說﹕「不要/不可以。」

推薦兒童繪本


Image result for 你要勇敢說不
適合4歲至7歲的兒童
適合4歲或以上的兒童
適合2歲至9歲的兒童
適合3歲或以上的兒童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讚美女孩子的方法 On complimenting girls


「我很欣賞你對大自然的好奇。」

工作關係,我常常要處理女大學生覺得自己外表不出眾的問題。怪不得他們「自戀」,我看身邊的人常常把孩子的外表掛在咀邊﹕「你好美」、「你穿著得好可愛」、「你好好看」、「你很肥」、「你很瘦」等。這些人沒有錯,我看到可愛的孩子也忍不住多看兩眼,多「美言」幾句,但我們成人給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傳遞的訊息就是「外表很重要」。

老實說,外表不是不重要,但不是我的育兒方針。我不但沒有讀過那本有關外表的巨著,我也沒有聽過那位育兒專家或兒童心理學家說怎樣把你的孩子變得美美之類的分享,所以我實在不明白為甚麼我們活在一個這樣重視外觀的社會,就是讚美一個孩子很多時只停留在「你很好看」之類的表面讀白。說真的,我們成人有這麼多詞彙,難道除了「你好看/美/可愛」,我們詞窮到不知道怎樣讓一個孩子知道,我們喜歡/欣賞她/他﹖

作為母親,我不希望女兒只是可愛,我希望她會愛自己和別人。
我不希望女兒是個洋娃娃,我希望她會自己照顧自己。
我不希望女兒是個公主,我希望她會打怪獸。
我不希望她過份關注體重,我希望她能與食物和身體建立健康的關係。
我不希望她花太多的時間在外表,我希望她多花時間感受和了解這個世界。
我不希望她擔心別人的看法而收起自己,我希望她可以接受自己的一切。

女孩,因為我覺得你很「可愛」(i.e., deserved to be loved),所以我會多跟你說﹕
「你看起來很快樂和健康。」
「我喜歡你是你。」
「我喜歡你的想法很特別。」
「你很勇敢。」
「你讓我歡笑。」
「你很堅強。」
「我想和你一起玩。」
「你很會照顧別人。」
「你很仁慈。」
「感謝你幫我做了這件事。」

「你很專心玩麵粉。」

為了減少生產社會花瓶,就讓我們今天開始讓女孩子知道我們更欣賞她們外表以外的事。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12月份精選幼兒讀物 Recommended Readings for 10 months till 3 years old for December

踏入十二月份,我整理了一下小月的書架,加入了不少有關冬天元素的主題。

書本還是以厚本讀物為主,放在她自己能夠拿到的位置。每本封面皆朝向上,方便小月翻閱。由於16個月大的小月很愛看書,這期展示的讀物增至10本。

想讀更多有關整理幼兒讀物可按連結

因應孩子的興趣和發展程度,以下的書籍合適10個月大至3歲的孩子。

冬天主題讀物推介

這是我從圖書館買回來的二手書。除了「企鵝」外,沒有其他文字,只有圖和數字,內容合乎蒙特梭理讀物準則,更可以和小月慢慢數企鵝。

幼兒對真實的生物圖很感興趣。

這本書基本上是可以用Itsy Bitsy Spider的音律唱出來的。雖然幻想性的內容不太合乎蒙特梭理的讀物準則,但內容可愛,而小月對有眼耳口鼻的東西又十分喜歡,媽媽我不想把它留在圖書館。

小月還沒有看過真正的雪人,希望今年冬天可以跟她堆一個小小的。

其實這是朋友很早以前送的,小月也很喜歡,後來因為書本「換季」,我就收了起來。如今又到聖誕,當然要拿出來應節一下。書中以聖誕天使的角度叙述有關聖誕節的特式與傳統,圖文並茂,文字簡潔。

Christmas Angel
文字不多,沒有宗教原素,由於是屬於幻想型作品,所以不合乎蒙特梭理原則。

本月情緒讀物精選

小月偏好熊貓,每次書架「換季」,都會有一本有關熊貓的書。這是小月在圖書館看到的讀本,她一看到便很開心的叫「Dada」。故事講熊貓早上起來後,心情一直很不爽,看甚麼都不順眼,後來更對朋友發脾氣,使大家都不想和牠玩。

這本書還可以讓幼兒認識情緒。

本月有關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讀物

小月和我已經讀過最少三本有關洗澡的書,但這是她最喜歡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內容十分簡單,三言兩語便可以講完一頁,也可以用手指在書上和兔子「互動」,洗洗牠的耳朵,塗個乳液,十分有趣,特別合適年紀較小的孩子。

兔子畫得很簡單可愛,內容緊扣洗澡主題,是小月每晚必讀。

孩子都喜歡屎尿屁。小月漸漸對自己上廁所有興趣,所以我在香港的時候買了這本書和她一起讀。這本書從買回來後,都是小月一天讀幾次的書,媽媽真是有時候讀得很累。這是一本互動書,可以拉起「廁所板」,和拉下「紙巾」,很合適愛拉動「機關」的小月。

小女生上廁所了!
雖然不是蒙特梭理讀物,但是繪本精美,圖文易懂,互動功能甚佳。

最近小月很喜歡講話,我媽也正在教小月不同動物的聲音,所以我在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有關聲音的書。

這本還有很多小月熟悉的動物和玩具,小月看到都會指指點點,或發出有關的聲音。

這個作者的繪本通常都含有不同種族的孩子一起玩樂的情景,是我很欣賞的兒童繪本作家。從少讓小孩認識不同膚色的人種,可以增加孩子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尊重,是合乎蒙特梭理教育準則的讀物。小月較少的時候,我們讀過他寫的「Babies」。

這本書講小孩在玩不同的遊戲。

本月動物精選

家中有關動物的書實在太多,所以每一期都必有一本。這是一本有關要求動物園送「我」一隻又一隻動物的書,是一本很經典的互動書,可以順便訓練小月的小手。內容簡潔,每頁只有一至兩句文字,小孩子可以一面打開內頁,一面聽故事,學習動物生字和形容詞。

內容是有關「我」寫信給動物園,請求他們送我一隻動物的故事。

本月圖案概念推介

每一頁只有一幅凹凸圖案和單字,讓孩子可以用手指感受不同的形狀,質感和設計一流。

這是一本認識圖案的書本。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做個不完美的父母 Be a good enough parent

你可能只看到這一秒她專注的玩......

你可能看不到背後的「混亂」

我在一個蒙特梭利群組中常看到讓人驚嘆不已的育兒照片﹕一個個整齊的櫃上面放滿美輪美奐的木製玩具,媽媽和孩子親密的在廚房互動,孩子為自己準備餐飲,媽媽的外表容光煥發,一頭梳理好的頭髮照顧孩子,而孩子打扮得整潔可人,衣物沒有沾上一點污垢......

每當我看到這些照片時,我都會希望那個是自己和小月。在長期缺乏睡眠下,我就連自己的頭髮都未能整理好就要開始新的一天。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咖啡和對自己的關愛,我可能一早就「生存」不下去。

我心底裡知道這些照片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畢竟那是社交媒體。這兒看似無暇,不代表那邊沒有有排山倒海的衣服或碗盤要洗。那一刻看似寧靜的接觸,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天的辛酸和掙扎。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沒有孩子是完美的,更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是有時候,我們總忘了不要比較的簡單道理,加上外國的月亮特別圓的錯覺,我們會不小心墮入愛比較的深坑,對自己、隊友和孩子進行不公平的批判和責備,建立不設實際的期望,結果讓自己身心俱疲,影響與家人和孩子的關係。

我雖然熱愛蒙特梭利教育方針,但我更主張不完美的教養方法,而我相信這兩種理念仍相輔相成。我盡力在有限的身心和經濟資源下做到我能做到的,不刻意要求孩子達到每事完美,也不要求自己當個完美媽媽。我並不會因為沒有做到人家或社會所期望的而覺得挫敗不已,因為我不需要討好他人,我知道我為甚麼做怎麼樣的決定,而我所作的決定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我容許自己犯錯或做了不理想的選擇,因為沒有人可以一生都不犯錯,我會從錯失中成長,所以我不用怕錯。我容許孩子用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而不強行要求她懂得多少東西,或上多少課程,因為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我容許孩子失望 (發脾氣),得不到她想要的每一樣東西,因為孩子沒有法子擁有所有,他們一定要學會面對失望和放開。最重要的是我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被完美主義支配的人,終日害怕別人不喜歡她,為了不得罪他人而處處迎合他人或說謊,在有需要的時候沒有勇氣跟別人要求幫助,更沒有法子講真心話,以致心中滿是焦慮而得不到平安。

5點擺脫完美家教

先了解自己是否有完美主義
有了意識,才能慢慢改變心態。有些人覺得完美主義好像沒有甚麼大不了,加上完美又跟小心行事、精打細算及做得圓滿掛鉤,一般人都會認為是個好素質。其實完美主義只是個外殼,大部份人看不到箇中怕失誤的焦慮。他們過份注重細節 (包括整潔和秩序),不信任他人,不求助,更不允許錯誤。這類人不但強迫自己做事盡善盡美,也期望他人有一樣的價值觀。當別人行為有所落差,便會加以批評或責怪。如果你甚麼都要最好,或要做到最好,至少在人前要呈現得無缺。思想沒有灰色地帶,只有黑和白,只有做和不做,沒有彈性。如果沒有達到期望便責怪自己和其他人,包括自己和孩子,那你很有可能有完美主義。在臨床工作中,我最常見是「對自己要高的完美主義者」,其次是「對自己及他人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和「對他人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格容易影響到心理健康,嚴重者通常會有憂鬱、焦慮和憤怒的傾向。

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父母尊重孩子,便會想了解孩子的需要,而非要強行改變他們的行為。孩子需要父母引導他們好好討論事情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讓雙方了解各人的需要。就是沒有法子完全解法問題,孩子也能感到父母的關心,學懂基本的互相尊重和改善表達能力。強行改變孩子的行為,或只責怪孩子「不乖」和「不聽話」,只會讓孩子覺得氣餒和不受尊重。想清楚,你真的想培育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孩子真的不需要很多玩具
孩子需要父母的認同,就如父母有時也想得到孩子的認同。為了補償沒有在一起的時光,為了博得孩子一笑,很多時候有經濟能力的父母和長輩不小心便會買得太多。另外就是好心做壞事,為了讓孩子有更多「鍛鍊」的機會,父母或長輩買回來很多大大小小不一的玩具和書籍,希望可以增進孩子某些能力,結果家中變得凌亂不堪,又不見得孩子珍惜。何為買得太多﹖如果孩子的玩具只放著不玩,或甚少觸碰,或是孩子只玩不夠五分鐘便走開,那就是太多。太多的玩具影響孩子的專注能力和創意,讓孩子容易對玩具生厭,或想不出新的方法去玩。長期下去,孩子不會珍惜,只會要求更多玩具,結果家中只會有堆積如山的玩具「殘骸」,做成地球的負擔。

父母請多跟別人講真心話
很多人不願意「家醜往外傳」,但正是很多人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困難,讓很多人認為「當父母就是這樣」或是「我做得不夠好」,成就了很多錯誤的概念。如果父母不懂尋求幫助,適當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我們的小孩又怎會學懂相信他人有能力幫到他們呢﹖

容許自己和孩子犯錯
沒有人能不犯錯,這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對自己和他人寬容,才有更廣的空間去進步,生活才會有彈性。過份注重秩序和細節,忽略自己和孩子的本質,就算達到目標也不見得一定幸福。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父母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育 Helping your kids to master their emotions


我在大學提供心理諮詢已經超過四年了,我和學生不乏談論他們與自己父母的關係,以及他們對自己父母的看法。有些學生十分喜愛他們的父母,認為父母是他們最要好的朋友,可以無話不談; 有些學生討厭他們的父母,沒有法子跟他們說一句話; 更有些學生害怕他們的父母,跟我說如果父母知道某些事情會殺了他們。

通常一天內,這三類父母都會出現在諮詢中。

討論原生家庭是心理評估及諮詢重要的一環,它可以讓我了解到個案的成長背景,看待情緒的方法,與人的關係,思維以及行為模式。它既是評估的一部份,也是諮詢/治療的一部份。

大多亞洲父母都想為孩子給予最好的教育,送他們到最好的學校,給他們最好的資源,讓他們讀好書,以後有更好的出路,這是有些父母認為給予孩子最好的,但往往我的大學生告訴我,就是他們有多感激,那都不是他們最需要的。

找我的個案通常都在面對負面情緒時不知如何自處。焦慮、抑鬱、失眠、飲食失調、人格問題、社交問題、戀愛問題,應有盡有。每次聽到他們憶述與父母的關係,我心想不知道他們的父母要是聽到他們對孩子深遠的影響會有甚麼反應。

「我覺得是我懶惰,都是我的錯,媽媽是這樣說的。」
「我從來都沒有跟爸媽講這些問題,他們都專注在我的學業上,我不知道怎樣跟他們說我得抑鬱症了。」
「我現在都很焦慮完成不了課業,一緊張,心裡就慌,然後甚麼都做不了,只是想逃。從前當我沒有法子在時限完成功課,爸爸就打我、責備我不專心,我是一個小孩呀。」
「嗯,講心裡話沒有用的,他們不會明白的,他們從來都沒有給我選擇。如果講了,他們會讓我覺得是我自己不對。」
「我媽從來都覺得我不夠好,甚麼都要挑骨頭,她不關心我的感受。」

大學生本是成年人,卻活在成長的陰霾和創傷,沒有能力、內在資源和外在支援。他們面對不了情緒和現實,只是透過失效的方法安撫心靈上的空洞。有時候聽到他們獨個兒勇闖這個「食人不閉起眼」的社會,很是心痛,另一方面學生的故事也提點我要當一個能讓女兒依靠的媽媽。

從我臨床的經驗中,會如以下敘述父母的大學生,復原力(resiliency)一般都比較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他們的父母都容許孩子不完美,願意和他們一起擁抱脆弱和面對負面情緒。

「我最愛我爸(媽),他(她)真的很棒,他(她)都會聽我講話,給我好的建議。」
「他們都知道我的難處,是他們鼓勵我來看你的。」
「爸爸每天都打電話給我,問我過得怎麼樣。」
「每次治療結束,媽媽都會跟我說說今天談了甚麼,她都很關心我。」
「我們都很親密,關係都很好,我知道有甚麼事情我都可以回到父母身邊。」

怎樣才能讓孩子盡量跟你無話不談﹖

1. 多聽孩子的感受,表達同理心。聽是不夠的,就是說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犯錯時問﹕「為甚麼你要這樣做?」,然後以為這就是聽孩子感受,那是不足夠的。你是要跟孩子說﹕「我聽到了你這樣說,我明白了你的不愉快。」在平日,多問多聽小孩的想法,表示尊重。這不代表你事事要順從孩子的想法,給他們要求的東西,你是要讓他們知道就算你沒有法子給他們想要的,不代表你不願意理解他們當下的情緒和觀點。

2. 不要與人家的孩子比較。人比人,比死人,這只會讓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好,然後你便會想「改變」你的孩子,把他(她)變成為人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再說一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家做到的,不代表你的孩子一定要做到。人家做不到的,你的小孩不一定做不到。

3. 多有效表達和討論各種的情緒。一般亞洲人很少在家中討論情緒,讓很多孩子長大後都不知道怎樣談論他們自己的感受。家長宜多分享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學習不同健康有效的表達方法。例如家長覺得生氣,可以選一個時機,跟孩子「好好說」生氣的原因,並跟孩子說自己怎樣有效的處理這個情緒(如看書,找人聊天或洗澡等) ,然後可以問孩子平日怎樣消化生氣這個情緒。

4. 沒有壞情緒。所有的情緒都是情緒,沒有好,沒有壞,只有有效的表達,和失效的表達。我鼓勵父母讓孩子表達所有的情緒,表達同理心 (即﹕「我理解你現在生氣/不高興/難過/生氣。」)而不是在他們哭的時候說「不要哭」,或是生氣的時候不容許他們生氣。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明白自己不是壞東西,擁有情緒是正常的表現。

5. 先改變自己,再期望改變孩子。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聽教,想盡五花百門要改變孩子,但其實父母忽略了改善自己的機會。你有想過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嗎﹖你有想過花更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嗎﹖你有想過怎樣好好表達你自己的不滿嗎﹖如果自己都未能做到,我們怎麼能要求一個「腦都未生埋」(科學証明大腦的前葉額到25歲的時候才會比較成熟) 的孩子達到我們的期望呢﹖

如果你是父母,我希望你先想想你和父母的關係,再想你和孩子現在的關係,然後再想你希望孩子成年後會怎樣回想與你的關係。想畢後,希望你能活用以上5點,成為一個孩子能依靠的父母。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讓孩子多角度認識秋天






在參與中學習


踏入十月,天氣開始微涼,美國這邊已入秋。我帶同小月到了附近的園藝中心參加「秋祭」,讓十四個月的小月認識秋天。

最好的學習在於實地考察 (field trip),不但當媽媽的我可以到外面透啖氣,對於孩子還是一個充滿感觀練習的親子活動。

認識秋天,當然要認識南瓜。
不同品種的南瓜提供不同的觸感,以及視覺的享受。
園藝中心的老闆娘很有心思,準備了小馬、小山羊、雞、火雞、鴨和兔子給孩子共賞和互動,更提供大量不同品種、大小和顏色的南瓜給客人拍照和採購。小月愛追著小貓小狗,摸摸牠們柔軟的毛髮,當牠們是會動的「毛公仔」。作為家長,我十分鼓勵小月在安全的環境下接觸動物,讓她學會尊重其他地球生物,加上她本來就很喜歡動物,所以我都會陪伴她去「一探究竟」。每當她又怕又想摸動物的時候,我會先示範「輕輕」的撫摸,然後在她一旁說「輕輕的」,她就會徐徐的用小手輕輕的拍拍牠們。

在大自然中玩樂

欣賞大自然的美是蒙特梭利的一大特色,孩子透過五官接觸和探索大自然,對學習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秋高氣爽最合適到效外去活動筋骨,就是居住的地區沒有「秋祭」,也可以到城外感受登高的樂趣或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在香港長大的我,甚少到郊外,倒是現在多了機會親親大自然,接觸不同的生態環境。人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吸收日月精華,不但可舒活筋骨,更讓心靈變得平靜。走出城市,世界好像慢了下來一樣,或許這比較適合我們的步伐,亦使我用小月的眼睛重新認識生活和大自然這兩回事。

小月十分喜歡踏草地。


從書本學習


我在圖書館選了這兩本厚頁書給小月,讓她認識秋天的活動和蔬果。


Image result for barnyard baby book
裡面有小狗和寶寶,都是小月的最愛,內容更讓她認識秋收的農作物。
秋天是播種的季節,小月都有幫忙打理家中的植物,這本書讓她更認識園藝和種植。
小月特別喜愛可打開內頁的書本。
Reading The Little Gardener. 


#感官探索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