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只看到這一秒她專注的玩...... |
你可能看不到背後的「混亂」 |
我在一個蒙特梭利群組中常看到讓人驚嘆不已的育兒照片﹕一個個整齊的櫃上面放滿美輪美奐的木製玩具,媽媽和孩子親密的在廚房互動,孩子為自己準備餐飲,媽媽的外表容光煥發,一頭梳理好的頭髮照顧孩子,而孩子打扮得整潔可人,衣物沒有沾上一點污垢......
每當我看到這些照片時,我都會希望那個是自己和小月。在長期缺乏睡眠下,我就連自己的頭髮都未能整理好就要開始新的一天。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咖啡和對自己的關愛,我可能一早就「生存」不下去。
我心底裡知道這些照片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畢竟那是社交媒體。這兒看似無暇,不代表那邊沒有有排山倒海的衣服或碗盤要洗。那一刻看似寧靜的接觸,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天的辛酸和掙扎。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沒有孩子是完美的,更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是有時候,我們總忘了不要比較的簡單道理,加上外國的月亮特別圓的錯覺,我們會不小心墮入愛比較的深坑,對自己、隊友和孩子進行不公平的批判和責備,建立不設實際的期望,結果讓自己身心俱疲,影響與家人和孩子的關係。
我雖然熱愛蒙特梭利教育方針,但我更主張不完美的教養方法,而我相信這兩種理念仍相輔相成。我盡力在有限的身心和經濟資源下做到我能做到的,不刻意要求孩子達到每事完美,也不要求自己當個完美媽媽。我並不會因為沒有做到人家或社會所期望的而覺得挫敗不已,因為我不需要討好他人,我知道我為甚麼做怎麼樣的決定,而我所作的決定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我容許自己犯錯或做了不理想的選擇,因為沒有人可以一生都不犯錯,我會從錯失中成長,所以我不用怕錯。我容許孩子用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而不強行要求她懂得多少東西,或上多少課程,因為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我容許孩子失望 (發脾氣),得不到她想要的每一樣東西,因為孩子沒有法子擁有所有,他們一定要學會面對失望和放開。最重要的是我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被完美主義支配的人,終日害怕別人不喜歡她,為了不得罪他人而處處迎合他人或說謊,在有需要的時候沒有勇氣跟別人要求幫助,更沒有法子講真心話,以致心中滿是焦慮而得不到平安。
5點擺脫完美家教
先了解自己是否有完美主義
有了意識,才能慢慢改變心態。有些人覺得完美主義好像沒有甚麼大不了,加上完美又跟小心行事、精打細算及做得圓滿掛鉤,一般人都會認為是個好素質。其實完美主義只是個外殼,大部份人看不到箇中怕失誤的焦慮。他們過份注重細節 (包括整潔和秩序),不信任他人,不求助,更不允許錯誤。這類人不但強迫自己做事盡善盡美,也期望他人有一樣的價值觀。當別人行為有所落差,便會加以批評或責怪。如果你甚麼都要最好,或要做到最好,至少在人前要呈現得無缺。思想沒有灰色地帶,只有黑和白,只有做和不做,沒有彈性。如果沒有達到期望便責怪自己和其他人,包括自己和孩子,那你很有可能有完美主義。在臨床工作中,我最常見是「對自己要高的完美主義者」,其次是「對自己及他人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和「對他人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這種人格容易影響到心理健康,嚴重者通常會有憂鬱、焦慮和憤怒的傾向。
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父母尊重孩子,便會想了解孩子的需要,而非要強行改變他們的行為。孩子需要父母引導他們好好討論事情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讓雙方了解各人的需要。就是沒有法子完全解法問題,孩子也能感到父母的關心,學懂基本的互相尊重和改善表達能力。強行改變孩子的行為,或只責怪孩子「不乖」和「不聽話」,只會讓孩子覺得氣餒和不受尊重。想清楚,你真的想培育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孩子真的不需要很多玩具
孩子需要父母的認同,就如父母有時也想得到孩子的認同。為了補償沒有在一起的時光,為了博得孩子一笑,很多時候有經濟能力的父母和長輩不小心便會買得太多。另外就是好心做壞事,為了讓孩子有更多「鍛鍊」的機會,父母或長輩買回來很多大大小小不一的玩具和書籍,希望可以增進孩子某些能力,結果家中變得凌亂不堪,又不見得孩子珍惜。何為買得太多﹖如果孩子的玩具只放著不玩,或甚少觸碰,或是孩子只玩不夠五分鐘便走開,那就是太多。太多的玩具影響孩子的專注能力和創意,讓孩子容易對玩具生厭,或想不出新的方法去玩。長期下去,孩子不會珍惜,只會要求更多玩具,結果家中只會有堆積如山的玩具「殘骸」,做成地球的負擔。
父母請多跟別人講真心話
很多人不願意「家醜往外傳」,但正是很多人不願意分享自己的困難,讓很多人認為「當父母就是這樣」或是「我做得不夠好」,成就了很多錯誤的概念。如果父母不懂尋求幫助,適當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我們的小孩又怎會學懂相信他人有能力幫到他們呢﹖
容許自己和孩子犯錯
沒有人能不犯錯,這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對自己和他人寬容,才有更廣的空間去進步,生活才會有彈性。過份注重秩序和細節,忽略自己和孩子的本質,就算達到目標也不見得一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