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煩惱﹕ 「畢業後應該做甚麼﹖」
研究生的煩惱﹕ 「畢業後應該做甚麼﹖」
博士生的煩惱﹕「畢業後應該做甚麼﹖」
如果你面臨畢業,又有以上的焦慮實屬正常不過。適量的擔憂可讓學生更用功讀書,以及計劃將來,準備求職或繼續升學。可是,如果因為以上的焦慮,沒有辦法正常用餐 (暴食或胃口大大減少)、睡覺(失眠或過份睡眠)、進行社交活動(足不出戶),你便需要考慮尋求心理輔導,或找個人聊一下。
每年春季一到,診所便多了很多學生因為畢業壓力而求診的個案。對於這些同學因為擔心畢業而出現的暫時性焦慮,我稱作「畢業焦慮」。普遍最初的症狀是失眠或是常常覺得很累,提不起勁,胃口變大或變小,有些同學更可能會皮膚出疹。心理上,有些人變得抑鬱、有些人煩躁、有的容易發怒,有的變得異常緊張,有的人變得沉默。這種臨床性的畢業焦慮不但影響心情,身體健康,日常作息,正常社交,還有機會誘發抑鬱症或其他心理病,所以不容忽視。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我常常遇到的一種學生,我叫他們「極端理想工作追求者」。人各有志,有理想本身是件好事,值得鼓勵。可是這類人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立刻找到「理想」工作,即是應該要十分喜歡自己的工作,應該十分享受自己的工作,而且工作應該要充滿意義。最好高人工,好福利,一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做跟興趣相關和自己拿手的事......如果你找到,我會恭喜你,你可能很清楚自己要甚麼,這是你的幸運,但是這個世界大部份人都沒有辨法一下子找到這份完美的理想工作,特別是剛畢業的學生。
第一、二、三、四份工作不理想其實很普遍,沒有辦法一下子找到好工作也很正常。我申請過很多不同的工作,也在不同的時期當過很多不一樣的角色﹕ 家教、研究員、美術老師、會話老師、暑期課老師、大學助教、侍應 、公關 、雜誌記者、行政助理、圖書館服務員、輔導處的櫃檯小姐、心理輔導員 (psychotherapist)、大學講師 ......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大學畢業後,過了七年,我才正式當上臨床心理學家。 七年前,我很希望在醫院工作,現在其實還是很喜歡醫院的工作環境,但我在大學的保健處工作愉快,實在沒有甚麼理由挑剔。雖然不是「最理想」的工作環境,但是已經十分接近理想了。理想不一定在你面前,但也不一定遙不可及。現在沒有明確的理想,也不代表以後沒有。現在未能達到,也不代表以後不會。時間、恆心和經驗會把你跟理想拉近。
就是你多厲害優秀,人家也不是一定要請你。我開始申請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會十分氣餒,心中不停想為甚麼人家不請我﹖ 為甚麼沒有回音﹖ 我覺得自己不錯呀。工作了一段時間,回頭想,為甚麼人家一定要請我﹖ 我一定比其他申請者適合這份工作嗎﹖ 就是這些公司不聘用我,這也不一定代表我是個沒有用的人。說不定其他原因也有很多﹕ 人家不請國際學生、有能力的人很多、我需要更多的工作經驗、求職信的內容不夠突出......曾經有個學生擔心找不到工作,變得很憂心,集中不了精神,睡眠也受到影響。我問﹕ 「你申請多少份工作﹖」他說﹕「十份。我收到的只有兩個面試的邀請。」我心想﹕「兩個也不錯。」你想收到多少﹖ 「最好只有一家拒絕。」 這樣的想法不合乎實際狀況,就算你是全校第一的學生,在這世界有這麼多全校第一,為甚麼人家一定要給你這個第一,而不給另位一個第一呢﹖ 後來我問﹕「那如果只有這兩間公司呢﹖」他回說﹕「我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極端理想工作追求者」要特別注意一種思維模式—「沒有人請我是我沒有用。」人家不邀你面試或不顧用你的原因有很多,不是你沒有用,而可能是你的用處在其他地方。我發現這種學生通常平步青雲,很少給人家拒絕,也很少遇到失敗。另外一個共通點是,這些學生每遇到挫折時都會給家人十分嚴厲的指責,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及不合理,更極為害怕人家拒絕自己。以上這種怕拒絕的心態就是做成焦慮的主要原因。只要多申請工作,多嘗試不同的工作,既不會浪費光陰,也不會餓死,又可以減低畢業時出現的焦慮。不斷的給人家拒絕是給自己最好的磨練。只要多嘗試給人拒絕,才會明白一山還有一山高,然後學會做人要謙卑的道理。謙卑不是沒有自信,謙卑是承應自己不錯,並欣然接受自己的不足。
理想可能會隨時間、人生價值觀和環境改變,昨天的理想工作不一定是今天的理想工作。沒有家庭負擔的人,起初可能會選擇常常需要超時、薪水較高的工作。可是,當有了家庭和孩子,有些人會改變人生價值的優先次序,放棄高薪厚職,然後選擇較穩定工時的工作,下班後和家人孩子共聚天倫。同時,這個世界也有些人會因為家庭而選擇高薪厚職,犧牲與家人的時間。每個人的需要不一樣,價值不一樣,沒有所謂對錯的選擇,只有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這是一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職業媽媽說的。如果理想是可以改變的,那又為何執著一時的理想呢﹖
面對現實。只要你願意和已畢業的學長學姐聊一下,你便會發現十個有七個都會抱怨一下自己的工作,十個有七個都不是在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十個有五個都可能在尋找更好的工作。這種生活不理想,但是很正常。這些人接受現實,學會與成長和現實妥協,沒有對不起自己或家人,他們選擇活於當下,盡可能在工作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其實活得很開放和勇敢。對,他們或許會抱怨自己的工作,但是誰不會呢﹖
獻給所有將要畢業的學生。
大學的佳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話要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