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奶油棋盤餅乾 SHORTBREAD CHECKERBOARD COOKIES

難得Honey K下廚做餅干給Honey Be吃,Honey Be真的很感動呢!


聖誕節讓許多喜好烘培的人聯想到奶油餅乾。歐美有各式各樣的奶油餅乾。近幾年健康意識提高,gluten-free,有機,植物性奶油取向的餅乾隨著價格下滑,也越來越受歡迎。Jovial推出一系列口感獨特的手工餅乾,結合“一粒小麥”,棕櫚果油,雞蛋和蔗糖。縱使熱量依舊,他們的配方均衡了餅乾的營養成分,低糖低脂,高蛋白。一粒小麥(Einkorn wheat)源自於石器時代,普遍被認定較為劣等,經濟價值低的麥種。但由於非基因改造,高蛋白,加上淡淡的麥草香味,在當今的健康熱潮找回了新的市場。我特別喜愛他的棋盤餅,吃著便邊想著如何把麵團堆積成如此顏色,想馬上分享給Phoebe。於是決定動手做,來迎接Phoebe從香港返回。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食譜,仍是使用一般低筋麵粉和動物性奶油。哪天各位朋友使用了Einkorn,別忘了和我們分享心得!


奶油棋盤餅乾 SHORTBREAD CHECKERBOARD COOKIES
約30片


食材:比例參考自Ina的奶油餅乾
8盎司           無鹽奶油(常溫)       8 ounces (or 16 tablespoons)  unsalted butter (room temp.)
2/3杯           蔗糖                      2/3 cups cane sugar
一條            香草豆                   1 vanilla bean (peeled) or 2/3 teaspoon vanilla extract
2又1/3杯      低筋麵粉                2 and 1/3 cups all-purpose flour
1/8茶匙        鹽                         1/8 teaspoon salt
2湯匙           可可粉                   2 tablespoon cocoa powder (for half of the dough)


作法:
1.  取一鋼碗,放入糖與奶油,用攪拌機拌至均勻
2.  另於一中碗,混合麵粉與鹽,緩慢加入至低速攪拌中的糖與奶油,隨後加入香草
3.  為了製作兩種味道的麵團,先取出一半攪拌完的麵團備用。加入可可粉於另一半鋼碗中的麵團,拌勻後取出

4.  將兩種口味的麵團分別塑形,壓平如牛舌狀(約1.5 cm),用保鮮膜包妥放置冷藏室中冷卻30分鐘

5.  取刀將麵團細切成長條狀(等長寬,1.5 cm),間隔拼推二色麵團成三層,輕按麵團使密合後裝回保鮮膜於冷藏室中冷卻備用

像手工香皂嗎?

6.  將麵團切成片狀約1.5到2 cm。如需,再次輕捏麵團使密合,放置於烤盤中於預熱後烤箱350 F烤約16分鐘。冷卻後即可。


心得:
Ina的食譜很成功。2湯匙的可可粉味道剛好,烤餅時五六分鐘即可為到濃濃的可可香。同樣是棋盤餅,Einkorn cookies有別於奶油餅的濃郁酥脆。棕櫚油和雞蛋提升了Einkorn的燕麥香,同時保有更細緻的酥脆感。大家有機會可以比較看看喔!
Jovial的棋盤餅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照燒茄子—「山寨版鰻魚飯」 Eggplant in Teriyaki sauce



偶爾還是想吃日本料理。


茄子是我最愛的蔬菜之一。魚香茄子、煎釀茄子、醬油茄子,都是我無一不歡的香港小菜。前陣子看到Carol老師做的蒲燒茄子,很讓我心動,於是我參照了食譜,更改了一下調味,做了兩餐。雖然沒有老師做的好看,但是成了我和Honey K喜歡的小菜。喜歡吃茄子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美味又簡單的做法。

在做法上,我加入了奶奶做菜的方法,用油起鍋,爆香蒜頭和薑,再加入茄子和混合好的醬料,待燜燒一下及收水後,便可以起菜。這道菜吃起來咸甜適中,灑上熟芝麻和蔥後更為香口,十分開胃。

用平底鍋煎熟茄子便可以吃了。

份量 Serving﹕ 
2至3人份

材料 Ingredients﹕

茄子   2大條       Eggplant 2
蔥       1支           Green onions 1 stalk
薑       2片           Fresh ginger 2 slices
蒜頭   2 粒          Garlic 2 cloves (diced)
味霖    2湯匙      Mirin 2 tbsp
糖        1湯匙      Sugar 1 tbsp
醬油    3湯匙      Soy sauce 3 tbsp 
油        2 湯匙     Oil 2 tbsp
麻油    1 茶匙     Sesame oil
芝麻    1 湯匙     Sesame 1 tbsp 

做法﹕

1. 洗淨買回來的茄子,可選擇是否去皮。我沒有去皮,把其切開兩邊,放在蒸架上用中火蒸約4分鐘至熟透,要記得蓋起鍋啊。



2. 在蒸茄子的過程,在一旁準備好調味料。混合醬油、味霖、麻油和糖,加入切碎的1顆蒜頭。把蔥切開成蔥花,備用。

一支蔥便可以,我在多準備一道菜,所以有兩支。
茄子蒸至變色,比較軟身,便可以。
3. 茄子蒸熟後,把每份的茄子再切開兩份,然後在每份用刀割上4至5刀,切勿把它們完全切開。

就是割成這個樣子,不要完成切開。
4. 在平底鍋加入約兩湯匙的油,燒熱,加入另一粒已切開的蒜頭和薑片,炒香。然後再加入茄子,兩面煎至金黃。


5. 然後加入調味料,蓋鍋燜煮3至5分鐘。


6. 待收水後,灑上芝麻和蔥花,便可以上碟。

香! 看起來真的有點像鰻魚呢!
色香味俱全,配上紫菜和飯,便是一個Honey K說的「山寨版鰻魚飯」。

這天晚上,我們還配上芥末山葵納豆、香鬆、照燒鮭魚和山葵柴魚伴飯。
一個日式的晚餐就是這樣誕生了。開飯!

納豆在日本超市便可以買到

山葵是Wasabi。
我把少量的山葵加在飯中間,倒到少許的醬油,再加上柴魚和香鬆,便成了山葵伴飯。

這是以前第一次完全參照老師的食譜的做法﹕

茄子蒲燒丼,做法完全參照Carol老師的食譜,醬汁伴飯十分可口。

還帶了便當去上班,配上秋葵也很不錯。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起士菠菜士干鬆餅 Parmesan & Spinach Scones

剛出爐的士干鬆餅 Freshly out of the oven! 口感不會太乾和油膩,蠻moist的。

Honey K近日迷上了Whole Foods的巴馬起士菠菜士干鬆餅(Parmesan and Spinach Scones),每個週末都要吃上一個。我趁這個感恩節的週末,早上起來自己試做了一些作早餐,超容易的! 雖然味道和Whole Foods的不太一樣 (Whole Foods的較甜,口感較乾脆,菠菜味較少),但是整個鬆餅吃起來鬆鬆熱熱的,外脆內鬆,咸味剛好。如果你吃慣甜口味的鬆餅,不防試一下這個低糖、高蛋白質和鐵質的士干鬆餅。

起士菠菜士干鬆餅 Parmesan and Spinach Scones

材料 Ingredients﹕

麵粉 (All-purpose flour/White flour) 2杯 cup+2湯匙 tsp
急凍菠菜 (Frozen spinach) 1 杯 cup (解凍後乾水)
*碎車打起士 (grated cheddar cheese) 1/2 杯 cup
*碎巴馬起士 (grated Parmesan cheese) 1/3 杯 cup
白糖 (sugar)1 湯匙 tbsp
鹽 (salt) 1.5 茶匙 tsp
低脂酩漿 (Buttermilk) 1杯 cup[我用了Organic Valley的有機低脂酩漿]
泡打粉 (Baking powder) 1 湯匙 tbsp
黑胡椒 (black pepper) 1 茶匙 tsp
冰奶油(unsalted butter) 半支 half a stick

*用其中一種也可以。

方法﹕
1. 預熱烤箱400度。
2. 把麵粉混合糖、鹽、泡打粉和胡椒篩過兩次。
3. 加入已切成小粒的奶油到(2),用手指頭把奶油和麵粉混合起來,讓它們變成粉粒 (crumble),不要過份弄至奶油溶化,亦可以用叉代替手指把奶油壓到麵粉中。
4. 把起士和已解凍的菠菜混合到(3)。
5. 然後慢慢的加入低脂酩漿,用手或叉混合成麵團。如果麵團太濕,可以每次加入一湯匙的麵粉,再混合。
6. 最後,把麵團分約7-8份,弄至球狀,用手指輕壓在烤盆上,便可以拿去烤上25分鐘或至金黃便可。我建議烤上20分鐘後,可打開烤箱看一下,然後把烤箱的溫度調至350度,再烤上五至十分鐘至金黃。
7. 從烤箱拿出來後,可用筷子插到鬆餅中間,看是否熟透。如果熟透,拿出筷子後,應該沒有東西黏在筷子上。

這個要趁熱吃。嗯,好香。
外脆內鬆,菠菜和起士的香氣在廚房中洋溢著。
Honey K的評價﹕ 「咸的甜點果然美味,我們家以後也可以開Whole Foods了。」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感恩的科學與實踐

我所見的客人都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為悲傷才會來找我,而十個有九個客都會希望治療目標為「我想快樂,我不想活於現況。」雖然我喜歡折騰他們,讓他們學會感受和接受痛苦,但同時,我也很喜歡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認為人除了要接受憂傷為人生一部份外,也要學懂如何讓自己幸福起來。畢竟,有四成的幸福是靠自身的行為和心境創造出來的,而人的處境只佔約一成 ,詳細可讀Sonja Lyubommirsky的<<The How to Happiness>>。

每年美國的感恩節,我都會和客戶分享一個幸福的習慣—那就是感恩。說起來有點慚愧,這個習慣應該更常於治療中討論,而非只限於節日,可是這麼簡單的事卻總教人忘記,實在失禮。不過,如此說來,也印證了越是簡單的事,越是困難的道理。

感恩在心理學研究中已經受到很多學者的重視,特別是在正向心理學方面。有關感恩的研究指出感恩讓人感到快樂,有效抵抗壓力,令人精神可以得到放鬆。會感恩的人身體也比較健康,睡眠質素較好,活力較高,一般也比較長壽。個性上,這些會感恩的人較為豁達樂觀,對名利物質看得淡,鮮有嫉妒之心,心靈亦較為富足。他們通常有健康的婚姻、優質的人際關係,以及和其他人有更深厚的感情。在事業上,這些人工作效率高,做事有目標,善於管理,更有著很好的人脈關係。在臨床上,感恩亦有助減少3至4成的憂鬱症狀,持之以恆,便可以保持於這個狀態。總括而言,感恩是一個有益身心的習慣,不應該是個一年一次的舉動。

實驗証明每天用約五分鐘寫下你所能感恩的事便可以增加10巴仙的身心健康,寫的時候最好把你感激的事詳細列出,這也讓回味記憶時更容易。感恩之心會在你感恩的過程中加倍,讓你心存更多的感激。越多的感恩,越多的快樂,這剛好成為一個正向循環。在感恩的過程,人會回味以往的記憶,讓大腦產生快樂的賀爾蒙,使人感到快慰,這也是為甚麼感恩會讓人會心微笑的原因。當你微笑,咀角向上之時,大腦又再給你多一點快樂賀爾蒙,給你更深的幸福體會。雖然有些人天生比較容易感到感恩,但研究有指長時間培養此習慣便可以改善性格,使人更豁然開朗。若你不是天生感恩型,那怕最少要花上連續21天的實踐,才能變成一個習慣。若能持之以恆,便最好不過了,要知道我們的大腦是可以因為思想和行為而改變的。

感恩表之於心,達之以行,便可擴大其對自身及他人的影響。我從小便不吝嗇給人道謝,因為家中的教法是感謝是禮貌的一種。人家給你東西,理應要講多謝,這個世界早就沒有奉旨一回事,不能以為自己是天子。可能是因為有禮貌的關係,人家看著也覺得我乖,對我便更友善,於是一個從小的習慣鞏固了我的人際關係,間接做就了我樂天知命的個性。事實也是如此,研究發現會感恩的人會有較好的人事、婚姻關係及深厚的友情。在工作上,會心存感激之情的人也會有更好的上司和同事在身邊,有助建立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促進工作效率。如果你是主管或上司,請不要吝嗇給予員工合理的感謝和讚賞,因為這可以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當然這不是叫你無中生有,但我相信最劣等的員工也會有表現佳的時候。只是指責和批評會降低員工士氣,反讓你更頭痛。

如果表達感恩不是你的日常習慣,我希望你可以趁著這個感恩節想一想那些值得你感謝的人與事。在想的過程,請留意自己的表情和情緒反應。或許,你可以先想一想對你有重大(正面)影響的一個人,然後寫下為甚麼要感謝這個人和這個人對你的影響。之後,我鼓勵你打電話給這個人,告訴這個人你寫下的所有。以上是一個心理學的實驗,有機會增加感恩者和被感激者的快樂情緒。如果你還是不明白為甚麼要學習表達感恩,我邀請你看以下的一段片,希望你看完之後,會有不一樣的決定。




感恩,或許便是延伸快樂的一種方法。我感激你花時間和精神讀我的文章,讓我有機會分享我的文字和想法。我感謝在生活上遇到的每一個人,你們的存在、故事、鼓勵和愛成就了今天的我。在這個感恩節中,在享受美味食物的同時,希望你也能回味記憶,感謝你身邊的人,感謝你遇到的事。感恩節快樂。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貧窮搬走了她的食物

Hoarders
我在診所認識了一位常常把食物收起來的女孩。她把食物收在房間,收在衣櫃,收在沒有人知道的小角落。

認識她的時候,她才剛送到寄養家庭生活,因為脾氣暴躁,在學校打架,又離家出走及企圖自殺,住院後給送到心理治療。寄養父母是基督徒,對她十分照顧,但是因為小女孩的心理狀況及暴食傾向,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於是他們把她帶來見我,希望她學習情緒管理。女孩起初不願意跟我講話,樣子兇兇的,就像要吃掉我一樣。我看到她的時候,感覺她像個計時炸彈,甚麼時候都可以爆炸。後來,認識她的日子久了,我覺得她有點像鐵娘子,因為她總為他人站出來,一副「我要保護你」的樣子。然而,她卻是口硬心軟的糖衣巧克力,她那「我不要你保護」的背後是給遺棄的創傷,是她預防受傷的盔甲。

寄養父母給我說家中的食物常常不見,或者只剩下一點點,如一片薯片,便被放回櫃子裡。家中沒有其他人,女孩又十分喜歡吃,所以他們都知道是女孩做的,他們更發現女孩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增加了十多二十磅。他們不想開口,生怕惹女孩不高興和會讓她感到羞愧,可是女孩的肥胖問題迫在眉睫,教他們很擔憂。

女孩出生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父母離異,母親吸毒。女孩長期沒有受到恰當的家庭照顧,三餐也未曾溫飽。女孩因為家境的問題,吃的都是沒有營養的快餐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餐肉加麵包,所以到寄養家庭的時候身體已經偏重,她愛收藏食物的習慣也是因為長期沒有足夠的食物而建立的。

收藏食物這種習慣在貧窮的孩子身上很普遍。他們不但不捨得吃,也擔心之後沒有得吃,於是他們便像松鼠把食物存起來。諷刺的是這些小孩有不少也是過重的,所以很多時沒有人注意到他們吃不夠、吃不飽的問題。如果不是美國的學校有提供早餐和午餐,這些小孩就是兩餐也成問題。一個人餓著的時候,腦中只有食物,老師說甚麼都很難入耳,而且容易引起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小孩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能力。在50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有一項研究(Minnesota Starvation Experiment)發現把人處於饑餓狀態,他們會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失去興趣,但唯獨對食物沒有。這些人不但變得脾氣暴躁和焦慮,而且常常想著和吃有關的事情,並在有機會吃的時候,暴飲暴食。

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這些小孩要減重和控制食量。醫生會叫他們減肥,老師會叫他們減肥,同學會叫他們「死肥仔」、「死肥妹」。此時這些小孩只可以對著他們苦笑,因為他們真的很肚餓—身體餓,心靈也很餓。我認識的那個女孩便是這麼的一回事,她在學校給嘲笑肥胖及受欺凌,在家給忽視,她生活得無比的憤怒,無比的痛苦,無比的羞愧,於是她得了一個暴食症,用大量的食物來填補身心的空虛。

貧窮帶來很多問題,其中的就是小兒肥胖的問題。肥胖的小孩通常會給同學嘲笑,以致自信心低落和為自己的外觀感到羞恥,嚴重的會促進孩子在成長期間過重著重外表,在青少年時期急於減重,引起飲食失調的症狀,增加患上飲食失調的機會。雖然貧窮和飲食失調沒有直接的關係,但間接影響部份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異性戀者的特權與責任


張懸曾在中大演出時講過當我們所擁有的權利不是每個人都能有辦法擁有,這個權利就是有問題的,這句話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記得。張懸的話,我今天想套用在同性戀這個議題上。可能是在美國留學和工作的關係,生活在異鄉讓我知道被歧視的感覺,了解到甚麼是偏見,甚麼是特權(privilege),甚麼是壓迫(oppression)。那種與其他人膚色一不樣,語言不一樣致有口難言的隔離感,讓我體會到當少數民族 (minority) 的寂寞。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我希望當我享有某種特權(Privilege)的時候,會記得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沒有辦法擁有我所擁有,而這種權力不是個人努力便可以得到的,而是要透過社會公義、聲音和運動才可以得到。如果今天我們不為少數的人站起來,他們會繼續給香港社會邊緣化和壓迫。

我相信公平,但現實世界並不公平,就如同性戀者及雙性戀者沒有法子享有異性戀者的基本權益和尊重一樣。所謂的基本權利是指當異性戀者牽著異性伴侶在路上走時,不用擔心他人的眼光,不用把自己的性取向收藏起來,還不會成為招點。這些對一般異性戀者來說不但不是一個問題,更是不會出現的一種想法。異性戀者不會和伴侶拍拖時,突然想到不知道人家怎樣看他們手牽手,他們更不用擔心給人說「咁基、咁變態、咁無道德」。異性戀者可以合法的結婚,並可以選擇公開自己的婚姻,而香港的同性戀者因為還未可以合法結婚,所以就是想公開婚姻也沒有辦法。同樣是兩情相悅,同/雙性戀卻是收收埋埋和受排斥的愛,因為不是人人都可以選擇擁有,所以我說異性愛情是一種不會受到歧視的特權 (Privilege)。

很多人相信壞人才會得到「惡果」,認為同/雙性戀者得不到相同的社會權益及尊重是因為同性戀是錯誤的性取向,這種想法正反映了「公平世界假說」(Just World Hypothesis)。「公平世界假說」是一個心理學的現象,指的是人假設世界是公平的,所以如果同/雙性戀是對的話,它們也可以得到與異性戀同等的對待。相反,如果同/雙性戀是不對的性取向,他們便不值得擁有一樣的權益。「公平世界」是一種假說,不是現實。諷刺的是很多人依據這種假說誤以為同/雙性戀比異性婚姻出現更多的感情/家庭問題,但是美國的心理學研究一早便發現這是錯誤的理解,指出同性戀者的感情質素和異性戀者沒有差別。另外,如果你看一下現在的離婚率(美國是50%,香港是25-30%) 便知道感情不會歧視不同的性取向,異性婚姻一樣有機會會失敗。這種對同性戀者婚姻/感情負面態度實為偏見,甚至歧視。

普遍來說,異性戀者不會想到與愛人結婚是一種特權(Privilege) ,更不會想到同/雙性戀者的生活。這個很正常,就正如人不會突然想起自己有,人家沒有的東西。人愛比較,但人往往只看到人有我沒有的東西,於是人會想到怎麼樣才可以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結果自己還是顧自己。人不為己,天殊地滅,沒有錯。事不關己, 己不勞心,是人的天性,加上香港人工時長,生活壓力大,爭完奶粉,又驚個仔在起步線跑輸,還要怕股票跑輸個巿,加上失眠,精神緊張,現在還要爭取看電視,真是很忙又很動氣。你可能會說﹕「很多事情不是不想理,而是沒有空間和心力去關心。」你又可能會說﹕「我沒有歧視同/雙性戀者,所以唔關我事。」

香港人,我希望你別因為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如看電視)才動氣。想一下那些從未擁有過你享有的權益的同/雙性戀者,那些和你不一樣的人。看電視要爭取,言論自由要爭取,多元社會也需要你去爭取。香港,我真希望你會變成一個比美國更多元及具包容性的社會。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突然跟香港變得很近


第一次在自己博客和臉書以外的地方發表自己的文章。
第一次厚著臉皮希望人家會登我的稿。
第一次感到文字被接納的「滾動」(感動)。

我想不到這次的投稿很快便被<<主場新聞>>刊登。我在美國晚上時間投稿,想不到第二天中午一面吃飯,一面讀<<主場新聞>>時「偶爾」發現文章已刊登了,那一刻感覺真的很奇妙,我立即打電話給Honey K報喜。

請別怪我多愁善感,也別怪我反應誇張。我在中大新聞系畢業後便離開香港到美國留學、工作,做的、念的和新聞傳播沒有太大的關係,而這樣的生活便快要七年了。除了家人和朋友,傳播媒體便是我緊扣香港的方法。我煮飯時會聽港台或商台,在診所吃飯時會看香港的網上新聞。可能是因為我在明州一個香港朋友都沒有,而我的男朋友是一位台灣男生,有時候我覺得和香港真的距離很遠很遠。

這次文章的發表讓我有機會和不少人分享我的想法和文字,使我覺得比起有學術發表來得興奮和有價值,因為我與香港的距離彷彿給拉近了。

謝謝你,<<主場新聞>>的編輯,也感謝各位讀者。

這是刊登在<<主場新聞>>的文章﹕ 為甚麼是肯捱麥記的女人,而不是男人﹖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為甚麼是肯捱麥記的女人,而不是男人﹖


2011年的冬天,拍於Wisconsin的Eau Claire。
當時他陪我到那邊的輔導中心進行實習面試,
晚上回Minnesota中時,我們到M記吃魚柳包餐。


在社交網熱播的短片—一生只想尋找一個肯挨麥記的女人成為街知巷聞的小故事。我看了後只是笑了一笑,沒有想到的是這短片還真反映了蠻多時下香港男人的心態。說穿了,這不過是有些男生沒有安全感,並把此感受投射到女人而己,然後合理化女人不愛你是因為你沒錢。女人愛不愛你,願不願意和你「捱」,有很多因素。女人知道愛情不是飲水飽,但也不至於抗拒和你飲水或捱麥記。這不是有錢和沒有錢的問題,更不是那餐飯的簡單。你身邊那個介意和你捱的話,她應該不會在最初選擇你。男人,我覺得你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身邊的另一半,一個正常的女人不怕跟你一起捱,因為大部份的女人都知道幸福不是必然的。當然,我也不否認這個世界的確有愛錢、愛面子、愛物質生活的女人,但這個世界同樣也有愛錢、愛面子、愛物質生活的男人,所以別把矛頭只指向女生。

做女人的我其實蠻喜歡吃麥當奴。就是美國的麥當奴和低下階層有連繫,一個餐的卡路里頗高,食物熱氣,薯條又不如亞洲的麥當奴好食,更與肥胖症掛勾,我久不久便會想吃一餐。你問我怕胖嗎﹖我怕肥,但我不是每天吃,所以我不知道要怕甚麼。你說﹕「咁 cheap﹖」陳慧琳當年在電影<<薰衣草>>也只是吃公仔面,但是沒有人想到「cheap」。我們對事情的聯想或價值評估其實是社會灌輸的,甚麼是cheap,甚麼是classy,社會透過媒體、教育、父母、朋輩及產品早就教了我們一套價值觀,但是這都不是鐵一般的事實,你相信就真的輸了。上星期天,我才和Honey K到Cottage Grove的麥記吃過早餐,簡單吃一吃,便到洲立公園行山。我們的感情,甚至我的體型,不會因為吃不吃一兩餐麥記而改變,心態才是影響感情的因素。

婚姻和麥記,其實只是個比喻,不是一條款項,更不是擇偶條件中的一個check point,無需要因為她吃不吃麥記而結論感情生死,或「預言」她娶不娶得過。女人娶不娶得過和她吃不吃麥記在現實中並沒有關係 (請讀主場新聞或到魚之樂中看其中一例子﹕我那不肯捱麥記的女人)  。如果你的女人每天和你「捱」麥記,飲食不均衡,這也不見得是好事一椿。當然,我要記得麥記和婚姻只是比喻而已,無需太認真。

不過,我又認真的想,為甚麼肯捱的是個女人,而不是男人﹖於是我決定再看一次那短片。我卑微的結論是有些男人認為要捱的當然是身邊的女人,如果她不願意和你捱的就是「西面人」(其實我不知道甚麼是「西面人」) 或者「港女」,而沒有錢,沒有條件就是分手的理由。如果今日段短片兩性角色對調,講的不是麥記,而是手機電腦,那故事的發展會是怎樣呢﹖矛頭是不是也只會對著女人﹖我沒有答案,只是希望大家細心想想。

作為一個普通的女人,我認為如果有個男人放下「包袱」和我「擹」(享受) 麥記,我會很快樂。我會和他分享我的薯條,他會讓我咬一口他的魚柳包,然後我們一起傻傻的笑說﹕「好味。」只要幸福,飲苦茶再苦也不怕的,吃甚麼都只不過是一餐飯。相反,相處不好,吃更好都食之乏味,而美酒佳餚到最後不過是心靈的慰藉。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湯種北海道牛奶麵包 Hokkaido Milk Toast (Asian Sweet Bread)


湯種北海道牛乳葡萄乾麵包 Hokkaido Milk Toast with Raisins 

不知道那兒來的思潮和胃口,我最近很想吃日式麵包,於是一連兩星期做了兩款湯種牛奶麵包。這種麵包不但味道帶有濃郁的牛乳香,而且質感十分的軟綿綿,每一口都讓我想起香港和台灣的麵包店。麵包在烤的時候會傳來陣陣的香氣,就算沒有添加劑,一樣可以讓人淹沒於麵包的香氣中,是大家一置好評的天然吐司,也是我們近來沒有再在外面買麵包的原因。Honey K 最受惠的了。

因為沒有麵包機的關係,所以整個過程變得有點複雜,但是這個麵包是十分值得下功夫的。要吃美味手作的麵包總要花點時間和心機,就像做任個事一樣。

新鮮出爐的麵包,沒有化學物。
麵包可以放於室溫3-4天,吃前放烤箱微微加熱即可。

Freshly baked from the oven!


以下是非麵包機的做法,材料比例和做法參考了Everybody eats well in Flanders的北海道牛乳面包 (English Recipe) 和 May Law 的 北海道牛奶面包 (麵包機做法)﹕

材料﹕
高筋麵粉 (Bread flour) 4 杯
全脂牛奶 50 毫升
忌廉 (Heavy whipping cream) 50 毫升
鹽 1.5茶匙
糖 1/2 杯
酵母 11克 (約 4茶匙)
椰子油或一般奶油 3 湯匙
蛋2隻
湯種 (1/3杯高筋麵粉+1杯全脂牛奶)

湯種的做法﹕


1. 把1/3杯高筋麵粉和1杯全脂牛奶混合,用慢火煮至變漿糊狀,煮的時候要用scraper或木勺不停的搞拌,絕對不要讓麵粉起粒。
2. 約十至十五分鐘後,湯種沒有粒狀,在上面能用木勺畫出線條的便可關火。


3. 把湯種倒入乾淨的器皿,用保鮮膜蓋著,放於室溫待用。

基本牛奶麵包的做法﹕

因為用手揉麵包很累人,我用了道具—Kitchen Aid Mixer幫忙。

1. 把麵粉、糖和鹽混合,放在一旁備用。
2. 把牛奶和忌廉混在一起,然後用微波爐溫熱兩次(第一次20秒+第二次10秒),加入所有的酵母和1茶匙的糖,讓其靜止十五分鐘。看到有泡泡浮面上代表酵母是活生生的 (如下圖)。

Mixture 2:酵母正在進行發酵的過程,不要搞它們。

3. 我在Kitchen Aid的大碗中,混合1.5隻蛋、室溫的湯種,"牛奶、忌廉和酵母(Mixture 2)" ,讓它們混合後,我再加入"麵粉、糖和鹽(Mixture 1)",然後用慢速把所有的材料混合。當材料都混合後,我才加入椰子油,讓它們繼續在碗中打在一起,這個過程要慢慢來,不要急。我把它們用機器揉十分鐘後,靜止十分鐘,然後再揉十分鐘即可。

揉至麵團不sticky便差不多了。

4. 在另一個碗塗上一層油,然後把麵團放進去,最後蓋上保鮮膜,讓其在溫暖的空間發酵40分鐘至1小時。我把麵團放在沒有預熱的烤箱中,並在烤箱的下層放了一盆剛滾起來的熱水,幫助發酵。當麵團膨脹兩倍後,便可以從碗中拿出來。

放一盆熱水在烤箱,可增加熱力和濕度,有助發酵。

1小時後,麵包明顯膨脹兩倍。

5. 在廚房的桌上,灑上一點麵粉,把麵團放下,再用麵團刀把麵團分開兩等份。把每一份麵團再切開成三等份,揉成一個個圓型的小麵團,然後請讓它們靜止十五分鐘。

先把麵團分兩等份。

好滑的麵團。

把兩份的每份再分為3等份。
分成6份後,再用保鮮膜蓋著,放於室溫十五分鐘。

6. 15分鐘後,把麵團用麵粉棍推開成長型,把兩邊摺向中間,再用麵團棍推開至20-30厘米便可。把長型的麵團反過來,再用棍推一下,然後便可以從比較靠近身體的那一邊開始捲過去。(如果不太明白,可以參考以上提供的部落格網頁圖片。)

口味的變化﹕如果想做葡萄乾或紅莓口味的話,可以在捲起麵團前,在麵團上灑上葡萄乾或紅莓乾,然後再捲起來便可

把麵團用麵粉棍推開成長型,把兩邊摺向中間,樣子像牛舌餅,然後再棍推開。
把麵團推開後,可加入葡萄乾或紅莓乾,多少按個人喜好。

麵團捲好後,可以向下拉,以後在底部收口便可以做出以上的樣子。
在圓盆中放4個剛好,它們會變大。
把3個3等份的放在長盆中發酵。
4個在圓盆,3個在長盆。
7. 把所有的麵團捲好後,便可以在麵包盆掃上一層油,然後把其中三份麵團放進去,進行第二次發酵 (發酵方法和時間一樣﹕約40分鐘至一小時)。

有一次,我把3等份放於一個長方型的烤盆,
再把其餘的3等份1開2,簡單揉成圓球體,放入一個圓型的烤盆。



8. 麵包發酵後,用掃在上面輕輕的掃上一層薄薄的蛋汁。注意蛋汁不宜太多和手別太用力。



9. 預熱烤箱350F度 (10分鐘),烤箱下層放一盆水(可防止麵包烤得太乾),然後酵上20至30分鐘。每個烤箱的熱力有點不一樣,我家的烤箱烤20分鐘便可。




10. 20分鐘後,把麵包拿出來,冷卻後便可以切來吃。

4個的樣子。

冷卻最少十五分鐘,溫溫的吃最好吃!

他說﹕「像去了北海道了。嗯。」


我們都喜歡有葡萄乾的。
這個麵包也很適合做法式吐司。
法式吐司配咖啡當周日的早餐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