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親子共煮﹕兩歲前也可下廚 Toddler Cooking 101


小月滿一歲後,我們開始讓她參與備菜的工作。

我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連接著飯廳,有個中島,主要是用無火煮食。小月起初只是坐在地板上幫忙洗葡萄,我抱著她讓她用咖啡機泡咖啡給我們,後來便開始幫忙洗、撕青菜,接著是用廚房小幫手(learning tower)參與烘焙和做包子的工作。我很開心小月還不到兩歲便有入廚的經驗,和我準備過很多不同的料理—饅頭、吐司、元氣波波球、卡菜片等⋯⋯我享受跟她一起在廚房做事情的樂趣,也很開心家人都很支持和鼓勵小月在這方面的興趣。


大部份的孩子都熱愛下廚,而且下廚可以讓他們對食物產生興趣,減少偏食的情況,也是一個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機會。不同的料理方法提供孩子訓練小手的機會,可以增加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不同的食材更提供孩子不一樣的質感,所以是一個給幼童很好的感觀練習。

與幼兒下廚的實用筆記﹕

1. 一定要有成人在旁觀察,以防小孩直接把未煮過的食物放入口中。



2. 與幼兒煮食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平日父母上班,又沒有別人幫忙的話,可能周末會比較方便一起共煮。我個人很喜歡煮飯,能與孩子「共煮」是我一直期待的事,所以就算所有事情都慢下來,我都很珍惜這段時光。

3. 從簡單的清洗開始,如讓孩子體驗洗葡萄和拔葡萄,然後成人自己再洗一次。

剛開始時,我們都讓小月坐在地上「工作」。後來買了廚房小幫手才讓她站上去跟我一起煮飯。
小月從小便愛吃葡萄,我們便先讓她準備自己喜歡的食物。

小月正在準備早餐和茶點的葡萄。

我最喜歡看到她專注的樣子。(正準備蕃茄羅勒烤雞)

4. 讓孩子從包裝袋拿出食物放到碗盆上。

和媽媽準備做黑糖南瓜饅頭中。

把羅勒從盒中拿出來並撕成小片。(蕃茄羅勒烤雞)

5. 讓孩子用手把食材從一個碗中運至另一個碗中。


6. 在烘焙或做包子時,成人都要先準備及量好所有材料,再給孩子倒在一起和攪拌。小月很愛玩麵粉和麵團。

我們正在做香蕉馬芬。

7. 讓孩子參與基本的收拾工作,如擦桌子和廚房小幫手(learning tower)。


8. 給孩子比較小的廚具,讓他們更易掌握力度。


和幼兒一起共煮是美好而實用的親子活動。我女兒不太熱愛玩玩具,很多時玩不了多久便做別的事情,唯獨跟她一起煮食則能專注較長的時間。每當我不知道和她做甚麼的時候,我便會帶她到廚房找事情做,然後欣賞她專注的樣子。雖然有時候會很混亂,如她會把食材「高空擲物」或搞到到處都是麵粉,但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們愛一起讀的Soup Day。

Add caption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和幼兒一起重新認識冬天 Hello Winter

長假日除了吃喝玩樂,最好是讀幾本好書。特別是在冰天雪地的日子,和孩子共讀是最舒服不過的親子活動。

喜歡小動物的孩子,可別要錯過Animals in Winter (age 4 to 8),The Mitten (age 1-3),Red Sled (age 2 to 8) 和Winter, Winter, Cold and Snow (age 4-5)。每本圖書都有介紹不同的野生動物,生動有趣,讓我大開眼界,也認識了不同的動物英文生字。不論住在城市或鄉村小鎮的家庭,也可以透過閱讀了解大自然,認識不同的生態。Animals in Winter和 Winter, Winter, Cold and Snow以科學的角度特別講述不同生物在冬天的作息方法,適合讀給4至8歲的小孩。The Mitten和Red Sled則較有故事性,把動物描繪得人物化,很是生動。

Into the Snow (age 3-5)和 The Snowy Day (age 2 and above)都是有關孩子感受冬天的日常生活體驗。Into the Snow以孩子的角度感受冬雪,用色柔和,和The Snowy Day一起讀更有相互輝映之感。The Snowy Day是有關一個黑人小孩醒來後發現到處鋪满雪,他十分興奮的展開一連串和雪有關的活動。兩本書一起讀,可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同種族的人也可以有差不多的冬日體驗。

讀完書,家長更可以帶孩子到外面感受冬天的溫度和欣賞冬天的野外生態。從多穿點衣服,到外面公園玩,最後回家飲杯熱茶或可可,再泡個熱水澡,都是一些簡單而美好的冬天節奏。家長如果覺得外面太冷,不妨和孩子一起在家烤餅乾或煮個熱湯,共渡天倫之樂。

趁還未下雪的時候,到公園撿起滿地的落葉。
小月還在地上找到這些果實,小手越來越靈活了。
小月和媽媽正在做元氣波波球
生活日常讀本﹕有關媽媽和小女孩一起煮湯的故事

這應該是我今年最後一次推薦幼兒讀本了,下年再見。
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健康,孩子笑微笑,家長輕輕鬆。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小月晚安—幼兒睡前繪本推介 Goodnight Luna

大概從小月三、四個月開始,我們每個晚上都會讀本書才去睡覺。我習慣放幾本書在床前,在睡前讓小月選擇。我們會坐在床上,把棉被蓋至腰部,然後一起翻閱。以下推薦幾本厚本讀物,雖然不是實體書,但小月和我們都喜愛重複閱讀。

小月與爸爸的閱讀時光@16months

床邊繪本推薦﹕

Goodnight Moon是經典睡前書,適合1-4歲的孩子,有厚本,紙本和超大書可選擇,也有中文譯本。場景只有一個睡房,家長可用手指著不同的物件說晚安。可能因為有貓、有牛又有兔,就是短短數頁,小月感到無比興趣。每次讀完,她都說﹕「More」要求重新讀一次。小月爸爸認為紙本比較大本,亦比較好翻閱。

Goodnight Moon by Margaret Wise Brown

Sandra Boynton 的繪本在美國很火熱,好像每個父母和小孩都會讀過、唱過。以下三本她的作品都是小月從3個月讀到現在16個月的,雖然這些繪本都可以用唱的,但我們只會把Snuggle Puppy唱出來。

Snuggle Puppy是講狗媽媽喜歡小狗做的每一件事,適合2-4歲的孩子。當孩子較大的時候,父母可以指著每一件事物再加以闡述。小月最喜歡用手指點著﹕「OOO...Snuggle Puppy of mine, Everything about you is especially fine.」我覺得用表達愛意來總結一天能讓小孩感到肯定,就算在白天小孩鬧牌氣,讓家長生氣,家長還是可以在一天結束前跟孩子說他們最愛跟孩子做甚麼。

Snuggle Puppy by Sandra Boynton

Pajama Time是講述不同的動物都會換上不同的睡衣,然後跳隻舞睡覺,適合2-4歲的孩子。。我們在大部份的日子,都會在讀繪本前,播首音樂,和小月跳一隻舞 (即揮揮手,轉轉圈),而這本書也蠻反映我們的睡前活動。

Pajama Time by Sandra Boynton

The Going to Bed Book是講述睡前一系列的小儀式﹕所有小動物都去洗澡、擦牙、伸展,然後上床睡覺,適合2-5歲的孩子。小月會仿傚小動物幫我擦身,然後又會裝著擦牙,到最後還會把身體左右搖兩下表示「They rock and rock and rock to sleep。」

The Going to Bed Book by Sandra Boynton

Lullaby Moon是我和小月都很喜歡的繪本,內容是有關老鼠媽媽怎樣和老鼠寶寶結束一天,適合2-4歲的孩子。我通常把內容改變為中文,然後和小月模仿老鼠的動作,最可愛的是小月每每看到老鼠媽媽抱小老鼠的時候,她都會要求我抱她一秒 (真的是一秒鐘),然後就會翻到下一頁找貓咪。

Lullaby Moon by Rosie Reeve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當孩子說「不」The No Word

小孩說「不」很正常,我們成人也會說「不」。只要不要太過份,那是一種健康又最正常不過的表達方法,絕對不是反叛。幼兒透過拒絕來展示他們的獨立性,是他們嘗試跟他人建立界線(boundary)的方法。

小月大概在13個月的時候便會說「不」。就在某一天早上,她穿著藍色蝴蝶包屁衣,坐在洗手間地板,我問她甚麼,她都一連串跟我說﹕「No。」雖然我覺得她很可愛,但也希望她不會甚麼都給我說"No" 。後來我看了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才發現自己如何引發小月一連串的「不」。



幼兒很專心工作
首先,小月正在很專注的觀察護眼霜。當任何幼兒很專注的時候,你要他們停掉手頭上的工作是很困難的。就是我跟她說我要抱她,她也不願意分散她的注意力。我其實可以選擇讓她審視護眼霜一番後,才提出做別的事情。只是當下我趕著去上班,沒有辦法忠於她的選擇(i.e., follow the child)。

指令versus選擇
在辦公室中,如果老闆問你要不要做某個工作,你說「不」,但老闆跟你說了半句鐘,問你為何不做,你心知肚明老闆其實是要你做這份工作,你心想﹕「根本都沒有得選擇。」那種感覺是怎樣,你大概知道。表面上是問你意見,實際上是下令,所以當我們不是問孩子意見時,如吃飯前要洗手,便說﹕「我們一起去洗手。」不要問﹕「我們去洗手,好不好﹖」這樣便可以減少孩子逆意的機會。

減少說「不」
平日我們可以透過身教減少說「不」,而在重要的情況下才說「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危機意識,而且可以教導他們說「不」去保護自己。

例句一﹕
如果孩子太用力拉媽媽的臉,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說﹕「我們輕輕的摸媽媽的臉。」然後拉著孩子的手輕輕的觸碰臉部。
減少說﹕「不要。」

例句二﹕
如果孩子大哭,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說﹕「你很難過,我們擦擦眼淚,媽媽/爸爸/(照顧者)抱抱。」
減少說﹕「不要大哭。」

例句三﹕
如果孩子要進行任何有點危險的動作 (如小孩子走進廚房,在家中或餐廳奔跑),但不致於太嚴重,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說﹕「你這樣會受傷。」然後立即把孩子帶離現場。
減少說﹕「不可以。」

例句四﹕
如果孩子進行任何具高危險性的動作,我們可以大聲說﹕「不可以爬這個,會跌下來。」並把孩子立刻帶離現場。
減少說﹕「不要/不能/不應該。」

例句五﹕
如果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說﹕「人家在玩,我們等一下。」然後把玩具還給本來在玩的人,帶小孩玩別的東西。
減少說﹕「不可以搶。」

教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勇敢說﹕「不」
我有很多成人個案常常不能拒絕別人,甚至害怕說﹕「不」,一心只討好他人,就是自己的身心需要也忽略。長期沒有辦法說「不」或適當拒絕他人,會讓自己壓力變大,容易引起焦慮或抑鬱問題,所以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好好拒絕,讓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界線,才不會給他人情緒勒索。例如﹕如果有人打他們,用言語攻擊傷害他們,或觸摸他們身體任何一部份以至讓他們覺得不舒服時,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大聲說﹕「不要/不可以。」

推薦兒童繪本


Image result for 你要勇敢說不
適合4歲至7歲的兒童
適合4歲或以上的兒童
適合2歲至9歲的兒童
適合3歲或以上的兒童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讚美女孩子的方法 On complimenting girls


「我很欣賞你對大自然的好奇。」

工作關係,我常常要處理女大學生覺得自己外表不出眾的問題。怪不得他們「自戀」,我看身邊的人常常把孩子的外表掛在咀邊﹕「你好美」、「你穿著得好可愛」、「你好好看」、「你很肥」、「你很瘦」等。這些人沒有錯,我看到可愛的孩子也忍不住多看兩眼,多「美言」幾句,但我們成人給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傳遞的訊息就是「外表很重要」。

老實說,外表不是不重要,但不是我的育兒方針。我不但沒有讀過那本有關外表的巨著,我也沒有聽過那位育兒專家或兒童心理學家說怎樣把你的孩子變得美美之類的分享,所以我實在不明白為甚麼我們活在一個這樣重視外觀的社會,就是讚美一個孩子很多時只停留在「你很好看」之類的表面讀白。說真的,我們成人有這麼多詞彙,難道除了「你好看/美/可愛」,我們詞窮到不知道怎樣讓一個孩子知道,我們喜歡/欣賞她/他﹖

作為母親,我不希望女兒只是可愛,我希望她會愛自己和別人。
我不希望女兒是個洋娃娃,我希望她會自己照顧自己。
我不希望女兒是個公主,我希望她會打怪獸。
我不希望她過份關注體重,我希望她能與食物和身體建立健康的關係。
我不希望她花太多的時間在外表,我希望她多花時間感受和了解這個世界。
我不希望她擔心別人的看法而收起自己,我希望她可以接受自己的一切。

女孩,因為我覺得你很「可愛」(i.e., deserved to be loved),所以我會多跟你說﹕
「你看起來很快樂和健康。」
「我喜歡你是你。」
「我喜歡你的想法很特別。」
「你很勇敢。」
「你讓我歡笑。」
「你很堅強。」
「我想和你一起玩。」
「你很會照顧別人。」
「你很仁慈。」
「感謝你幫我做了這件事。」

「你很專心玩麵粉。」

為了減少生產社會花瓶,就讓我們今天開始讓女孩子知道我們更欣賞她們外表以外的事。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12月份精選幼兒讀物 Recommended Readings for 10 months till 3 years old for December

踏入十二月份,我整理了一下小月的書架,加入了不少有關冬天元素的主題。

書本還是以厚本讀物為主,放在她自己能夠拿到的位置。每本封面皆朝向上,方便小月翻閱。由於16個月大的小月很愛看書,這期展示的讀物增至10本。

想讀更多有關整理幼兒讀物可按連結

因應孩子的興趣和發展程度,以下的書籍合適10個月大至3歲的孩子。

冬天主題讀物推介

這是我從圖書館買回來的二手書。除了「企鵝」外,沒有其他文字,只有圖和數字,內容合乎蒙特梭理讀物準則,更可以和小月慢慢數企鵝。

幼兒對真實的生物圖很感興趣。

這本書基本上是可以用Itsy Bitsy Spider的音律唱出來的。雖然幻想性的內容不太合乎蒙特梭理的讀物準則,但內容可愛,而小月對有眼耳口鼻的東西又十分喜歡,媽媽我不想把它留在圖書館。

小月還沒有看過真正的雪人,希望今年冬天可以跟她堆一個小小的。

其實這是朋友很早以前送的,小月也很喜歡,後來因為書本「換季」,我就收了起來。如今又到聖誕,當然要拿出來應節一下。書中以聖誕天使的角度叙述有關聖誕節的特式與傳統,圖文並茂,文字簡潔。

Christmas Angel
文字不多,沒有宗教原素,由於是屬於幻想型作品,所以不合乎蒙特梭理原則。

本月情緒讀物精選

小月偏好熊貓,每次書架「換季」,都會有一本有關熊貓的書。這是小月在圖書館看到的讀本,她一看到便很開心的叫「Dada」。故事講熊貓早上起來後,心情一直很不爽,看甚麼都不順眼,後來更對朋友發脾氣,使大家都不想和牠玩。

這本書還可以讓幼兒認識情緒。

本月有關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讀物

小月和我已經讀過最少三本有關洗澡的書,但這是她最喜歡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內容十分簡單,三言兩語便可以講完一頁,也可以用手指在書上和兔子「互動」,洗洗牠的耳朵,塗個乳液,十分有趣,特別合適年紀較小的孩子。

兔子畫得很簡單可愛,內容緊扣洗澡主題,是小月每晚必讀。

孩子都喜歡屎尿屁。小月漸漸對自己上廁所有興趣,所以我在香港的時候買了這本書和她一起讀。這本書從買回來後,都是小月一天讀幾次的書,媽媽真是有時候讀得很累。這是一本互動書,可以拉起「廁所板」,和拉下「紙巾」,很合適愛拉動「機關」的小月。

小女生上廁所了!
雖然不是蒙特梭理讀物,但是繪本精美,圖文易懂,互動功能甚佳。

最近小月很喜歡講話,我媽也正在教小月不同動物的聲音,所以我在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有關聲音的書。

這本還有很多小月熟悉的動物和玩具,小月看到都會指指點點,或發出有關的聲音。

這個作者的繪本通常都含有不同種族的孩子一起玩樂的情景,是我很欣賞的兒童繪本作家。從少讓小孩認識不同膚色的人種,可以增加孩子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尊重,是合乎蒙特梭理教育準則的讀物。小月較少的時候,我們讀過他寫的「Babies」。

這本書講小孩在玩不同的遊戲。

本月動物精選

家中有關動物的書實在太多,所以每一期都必有一本。這是一本有關要求動物園送「我」一隻又一隻動物的書,是一本很經典的互動書,可以順便訓練小月的小手。內容簡潔,每頁只有一至兩句文字,小孩子可以一面打開內頁,一面聽故事,學習動物生字和形容詞。

內容是有關「我」寫信給動物園,請求他們送我一隻動物的故事。

本月圖案概念推介

每一頁只有一幅凹凸圖案和單字,讓孩子可以用手指感受不同的形狀,質感和設計一流。

這是一本認識圖案的書本。